无障碍阅读 开启适老模式
微信
生态立县·创新活县·旅游富县·产业强县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其他文件

栾政办〔2022〕54号 栾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栾川县“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栾川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9日

栾川县“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创建

实施方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研究决定,现将《栾川县“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12月29日


为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林地的生产力,探索独具栾川特色的“两山”转化实现路径,加快推进林业资源大县向林业经济强县转变,充分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区域概况

(一)区位概况

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市西南部,东接嵩县,西连卢氏县,南毗西峡县,北临洛宁县,县城距洛阳市160公里,距郑州市349公里。栾川县地处伊河上游,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隶属洛阳市,被誉为中原肺叶”和“洛阳后花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2′-112°01′、北纬 33°39′-34°11′。栾川县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现辖15个乡镇(街道、示范区)、214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35万。

(二)自然状况

1.地质地貌。栾川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起伏跌宕,形成中山、低山和河谷三种类型。海拔千米以上的中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9.4%,千米以下低山区面积及河谷沟川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0.6%。

2.气候状况。栾川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4℃,年日照2103小时,无霜期198天,年均降水量872.6毫米。年降水量最高达1386.6毫米,最少403.3毫米。

3.水土资源。栾川县地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主要河流有淯河、伊河、明白河、小河。境内共有大小支流604条,河网密度0.59公里/平方公里。地表水年均径流量6.8亿立方米。土壤有棕壤和褐土两大类,棕壤分布于伏牛山北坡和熊耳山南坡及中部的鹅羽岭一带;褐土分布在南北两川的浅山区和合峪镇附近。
  (三)资源状况

栾川县是全省重点林区县,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茂密,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27.4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88.15%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5760/cm³森林覆盖率达83.51%,居全省第一。据调查,全县共有野生植物156科667属166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蕙兰、香果树、连香树、杜仲、水曲柳等17种。全县野生动物约18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白肩雕、金雕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穿山甲、豺、斑羚等66种。栾川特产资源丰富,据统计有根茎类、果实类、花叶类、菌藻类等中药材1400多种,年产量500万公斤以上,被称为“豫西天然药库”,有“一步三棵药”之美誉。木耳、香菇、猴头、鹿茸、核桃、板栗、柿子、蜂蜜等100多种土特产享誉全国,产品远销国内外。

(四)经济社会状况

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91.9亿元,同比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5亿元,同比增长6.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501、15325元,同比分别增长7.3%、9.3%。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县、创新活县、旅游富县、产业强县”战略,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筑牢森林资源保护屏障,扩大林业产业发展规模,优化林业产业发展布局,延伸现代林业产业链条,打造特色林业产业集群,提升森林资源利用水平,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现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遵循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决守住林业生态安全;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足县域资源条件、产业禀赋,突出特色,分类施策,做优做强林业产业;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深化林业改革,推进科技创新赋能,探索“两山”转化的有效途径;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林业产业的积极性,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山入林;

——坚持抓点带面,典型引路。通过示范创建,深化“两山”转化制度创新和成果运用,推动全县林业高质量发展。

(三)总体目标

在保障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到2025年,全县完成森林抚育5万亩,建设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10个,开展村树村花推广活动,提高乡村绿化美化水平。实现林下经济“百万亩”工程,使林下经济年产值达到40亿元,即:发展林下种植10万亩,重点发展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年产值达到5亿元;发展林下养殖1万亩,年产值达到1亿元;加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建设,探索森林康养多元融合机制,形成布局合理、管理有序、特色鲜明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争创全国森林康养县,森林康养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值达到20亿元;通过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等措施提升全县林产品品质,发展山茱萸、连翘等林产品采集40万亩,年产值达到14亿元;扶持壮大一批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拉长林业产业链条,增加其附加值。

三、试点内容

围绕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三大发展目标,深入推进森林抚育、森林特色小镇建设,着力提升林下经济集群集约化水平,以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为核心带动林业全产业链发展,探索启动林业碳汇项目,拓宽“两山”转化实现路径,打通绿色富民之路。

(一)生态美

1.探索森林抚育经营新模式。一是规划先行,精心布局,做优顶层设计。按照“生态优先、集中连片、先易后难、兼顾效益、改善民生”的要求,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探索确立“多功能、近自然、目标树”的经营理念,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全面统筹公益林、商品林、新造林等林分特征,优先抓好过密人工商品林和飞播林的抚育经营。二是分类培训,注重实效,建强技术队伍。重点抓好管理员、设计员、监理员、施工技术员的岗前培训。聘请专家团队,针对目标树经营方法、森林经营理念、经营细则及作业设计的各项技术标准进行专题培训,全面提升骨干队伍业务水平。三是规范流程,严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坚持“先标号,后采伐”的方式,精准确定采伐木与保留木;配置油锯、高枝剪等机械化工具开展作业,提高施工效率;严格遵循采伐、修枝及幼苗幼树管理技术规范,科学调整林分结构、密度,提高林分质量。

2.加快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建设。立足村镇实际,挖掘优势、突出特色,分类建设森林旅游型、森林康养型、特色产业型和生态绿化型森林特色小镇。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抓好廊道绿化,优先选择白皮松、七叶树、红叶李、玉兰、樱花、红叶石楠、月季等乡土树种,同时注重不同季相、不同形态植被在立体层次上的合理搭配,使绿化、美化与花化效果兼顾,确保区域内林木覆盖率不低于80%森林面积不小于2400亩,廊道等适宜绿化的地段绿化率在95%以上,街道树冠覆盖率在30%以上。每个特色小镇应建设30亩以上的小型生态游园1处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15m2以上,庭院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

3.开展村树村花推广活动。在全县214个行政村组织实施,重点以村庄绿化为依托,与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行政村或沟域为单元,筛选区域适宜种植或群众有种植习惯的乡土树种、花卉为村花村树,并主要在房前屋后、院里院外、田间地头、道路两侧、四旁隙地等推广栽植,村树村花要以乡土树种和优质花卉为主,进行组团式、立体化绿化美化,提高常绿树和花卉配置比例,优化美化居民生活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二)产业兴

1.打造基地型林业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县域内丰富的连翘、山茱萸资源,做好林产品采集加工和兰花产业的转型升级。2025年建成3个产业集群,一是以白土镇为主体,联合狮子庙镇、三川镇的种植大户、商户、村干部等共同组建连翘产业协会,在该区域重点打造10万亩以上的连翘产业基地;在白土镇建设1处集仓储、加工及交易为一体的连翘产业园区。二是以叫河镇为主体,联合县域南部乡镇的种植大户、商户、村干部等共同组建山茱萸产业协会,在该区域重点打造10万亩以上山茱萸产业基地;在叫河镇筹建1处集仓储、加工、研发及交易为一体的山茱萸集散交易中心。三是在合峪镇、庙子镇、重渡沟示范区、潭头镇等中东部、北部乡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兰花种植基地;在合峪镇建设含种植区、交易区、展示区、文化体验区、配套服务区等功能片区的现代兰花产业园。

2.实行森林康养+工程,达到三产融合发展。按照“奇境栾川、全域康养”的建设目标,依据《栾川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6年)》,建立多元融合的森林康养产业,围绕游憩、养生、养老、体育、教育、医疗、食品、中药材、文化、温泉十大产业,争创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县。确保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10个(含试点建设单位)、省级森林康养基地5个、省级森林康养小镇5个,发展森林康养乡村20个、森林康养人家100家,建设森林氧吧50个、森林步道200公里、森林骑行道100公里、森林康复中心1处。通过优化森林康养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丰富森林康养产品、构建森林康养文化、提升康养服务水平、创建森林康养品牌等措施,做大做强森林康养产业。

3.启动林业碳汇项目。实施全县40万亩飞播油松林碳汇项目。中国林科院科信所合作,确定县飞播油松林碳汇项目的实施主体成立相关业务公司,按照项目开发流程,提前开展相关工作,尽快启动林业碳汇项目。

(三)百姓富

加强林业龙头企业培育,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发展格局。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山入林,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大户、家庭林场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向前拓展原料基地建设,向后延伸林产品精深加工,拉长林业产业链条,提升其附加值。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建设来辐射、带动、引领、示范林业产业的发展。确保到2025年创建市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20家、市级以上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5家、家庭林场20家,林业专业大户达到100家。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合经营模式及其衍生模式,营造“企业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四、时间步骤

(一)全面启动阶段(2022年12月底前)。编制《栾川县“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成立栾川县“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开始创建工作。

(二)创建实施阶段(2023年1月—2025年10月)。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全面组织实施《栾川县“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每年定期接受创建工作绩效考核,确保考核顺利通过。

(三)申报验收阶段(2025年10月—2025年12月)。对照考评体系,完成创材料的收集汇编和组卷归档工作;向省局提交自查报告,邀请省市领导、专家检查指导并整改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栾川县“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文化旅游、水利、乡村振兴、科技、商务、卫健、民政、电力、交通等部门及各乡镇(街道、示范区)分管领导为成员,负责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创建工作顺利进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创建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服务质量与综合管理,在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指导工作,在制定政策、安排项目、组织活动时予以统筹考虑和支持。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林业产业基地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公共基础设施向林业产业基地延伸。通过利用农业设施用地备案、允许放置移动类设施、利用林间空地建设必要的生产管护设施等优惠政策,加大林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联合数字乡村战略与电商平台,开发适应林业产业发展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

(三)落实用地保障。利用好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土空间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治理面积从事林下经济开发。在严格遵守《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经济。落实国家关于支持乡村振兴的有关用地政策,在不破坏生态和严格履行程序的前提下,保障林下经济发展用地。

(四)强化科技支撑。树立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加强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面向全产业链配置科技资源与技术支撑。加强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提升林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五)打造林产品品牌。强化品牌战略意识,将林业产业的品类资源、地域资源、环境资源、文化资源深度整合,挖掘培育区域品牌。打造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特色区域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重点做好品牌体系创建、推广运营管理、品牌价值维护与提升等工作,不断提升林产品品牌影响力。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挖掘、讲好林产品品牌故事。

(六)强化人才队伍培养。加强林业产业相关人才培养。加大专业技术人才、森林康养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服务人才、乡土专家等的培养力度,完善生产、管理、销售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升林业产业人才资源开发和经营管理水平。

(七)强化督查考核。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建立常态化督导考核机制,定期开展跟踪督查,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强化事中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成效可持续。对顺利通过绩效考核,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切实调动各乡镇、各单位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