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开启适老模式
微信
生态立县·创新活县·旅游富县·产业强县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其他文件

栾政办〔2022〕29号 栾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栾川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作者:栾川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9日

 

 

 

 

 

 

 

202229

 

 

栾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栾川县“十”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部门,各有关单位:

《栾川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已经2022年县政府第七次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6月29日

 

栾川县“十”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一、栾川县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面临的形势及问题

(一)栾川县气象事业“十三五”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期间,在栾川县政府和洛阳市气象局的坚强领导下,栾川气象事业快速发展,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显著提升,社会管理职能逐步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支撑作用不断凸显,气象部门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气象事业呈现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喜人局面。

成就一:气象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突出,防灾减灾效益更加明显。一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初步形成县乡(镇)级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二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三是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与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全覆盖。四是气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从2%左右下降到1%左右。五是专业气象服务领域已拓展到交通、水利、旅游、林业、国土、环境、市政等多个行业。六是决策气象服务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气象工作对重点行业发展的总体贡献作用明显提升。

成就二:气象预报预测能力长足发展。十三五”期间,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短临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气象卫星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等高分辨资料和预报预警方法在预测预报业务中广泛应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定量降水估测和预报业务取得长足进步。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提前量达到30分钟,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0%。建立了中小河流域暴雨和山洪地质灾害、尾矿库气象预报模型,实现降雨诱发中小河流域暴雨和地质灾害的实时跟踪监测预警。

成就三:气象观测系统进一步完善。截十三五”末,全共建成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1个、区域气象35(六要素7个、四要素站9个、单要素站19个)、自动土壤水分站点2个,气象信息服务站14个,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气象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

成就四:决策、公益、为农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印发了一大批高质量有影响的气候变化、治污减霾、生态文明等决策气象服务报告。二是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圆满完成了奇境栾川迎新马拉松赛、栾川县高速免费活动、重大旅游节会等大型活动气象保障任务。三是公众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电子显示屏、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手段,实现了气象信息快速有效发布。四是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直通式气象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气基本站开展农业气象业务,完善更新农业气象条件生长指标体系。结合栾川地区病虫害发生发展现状、气候特点及气象监测预报新技术,细化了不同作物生育期病虫害、气象灾害等气象指标,建立了栾川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气象预报模型,制作了全县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全暴雨、暴雪、干旱、高温、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精细化风险区划。

成就五:环境气象业务得到初步发展。十三五”期间,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和大气污染治理气象保障工作。开展气候资源普查,天河大峡谷列为第一批避暑旅游目的地与环保部门联合实现了相关监测数据共建共享和技术研究开展了栾川县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条件分析预报,形成未来七天大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测、逐月气象条件预测、逐季节气象条件影响评估以及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等较为完整的决策服务产品线。

成就六: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初具规模。十三五”期间,我县新建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固定作业点2气象保障生态环境和城市供水能力得到提升。面向栾川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求,组织实施常态化人工增雨(雪)作业,开展重大社会活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保障,人影工作已由传统的增雨防雹“单一型”向集增雨防雹、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生态涵养等多功能“复合型”转型升级,在我综合防灾减灾、大气污染防治、涵养水源、抚育山体、矿区修复等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了人影服务保障效益。

成就七:气象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县高度重视和支持气象事业发展,专题召开气象现代化、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联席会等重要会议,将气象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现代化建设纳入了政府年度目标考核。陆续出台10余推进气象事业发展文件气象职工地方津补贴纳入财政预算。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指挥部,气象事业快速发展

成就八: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完成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顺利完成了气象局业务楼、人工影响天气炮库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项目,新建了预报预警、人影、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为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四五”时期亟需解决的薄弱环节

过去五年,我气象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发展水平面临防灾减灾严峻形势的巨大挑战,气象事业发展与十四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栾川气象核心技术水平、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全福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二是我城区、山区气象服务仍然存在短板,气象应急指挥和防灾减灾体系有待优化,应对极端天气能力和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仍需强化。三是气象为农服务体系、防汛抗旱、大气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支撑能力亟需增强。四是决策气象服务技术仍需不断跟踪最新技术发展。五是面向智慧城市、公众气象信息化水平、云服务能力仍需提高。六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亟需加强。七是气象工作法治化和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仍需继续推进。

(三)“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气象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

1.面临的新形势:一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扬帆起航期,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创新成为转换发展动能的主题;二是与气象事业联系紧密的国家重大战略将会加快推进,如防灾减灾救灾、乡村振兴、粮食生产核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部崛起等;三是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发展态势进入全速冲刺期,加速建设全省新的增长极。

2.面临的新要求: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气象工作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完善气象发展思路,丰富气象发展内涵,开创气象发展更加广阔的前景;二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气象事业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坚定落实党中央各项重大部署,要求气象必须紧密围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主动融入、主动作为,谱写气象现代化新篇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不断满足“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对气象服务需求的战略定位,牢牢把握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战略重点,以建设气象强为目标,以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气象强的战略目标为主线,以气象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监测更加精密、预报更加精准、服务更加精细战略任务的现代气象业务服务体系,为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栾川建设新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战略推进都能全面落实到气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

2.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气象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顺应信息化、智能化趋势,加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高气象自主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4.坚持深化气象改革。以适应国家改革为出发点,以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气象各领域改革,建立健全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为栾川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基本建成满足“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满足重大战略对气象服务需求、适应气象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精细化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技术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和开放协同的科技人才体系,建成更有活力的气象事业发展氛围。气象整体实力居全省先进水平,气象防灾减灾、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事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居全领先地位,气象对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智能化的精准气象预报预测体系

以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为基础,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持续完善重点区域精细网格预报预测业务。建立较为完善、符合栾川城乡特征的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制作发布、服务及检验的精细化预报服务支撑技术方法、系统及业务规范。研发精准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及时发布农业气象预报预测信息。加强交通、旅游、电力、天然氧吧、卫生健康及疫情防控、森林火险等领域的专业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建立能够满足精细化服务需求的智能型、协同性、开放式气象综合分析与预报预测体系

(二)积极构建更加完善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建设,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平台与综合应急平台的连通。修订栾川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积极与洛阳市气象局对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项目,完善栾川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功能。深化乡镇政府气象职能落实,加强城区、乡镇(街办)及社区(村)气象灾害风险调查与风险区划,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融入城乡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和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三)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按照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要求,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加强卫星遥感资料应用能力建设,提高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水平。开展森林火险、雾霾监测预警,加强环境气象服务,加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预测进一步提高人工增雨(雪)及生态涵养能力,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为栾川水资源安全提供气象保障,补充完善空中、地面一体化作业布局,强化人影作业基础保障。

(四)推动气象科技云服务能力和基层台站综合实力明显上台阶

积极融入栾川智慧城市建设,借力栾川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推进栾川气象信息化顶层设计。提升基层台站综合观测能力,服务能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按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标准初步实现基层台站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上台阶,为栾川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四、重点工程

“十四五”时期,深度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围绕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结合栾川县气象事业发展需求,重点实施以下工程:

(一)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提升工程

“精准化”为核心,重点建设基本满足栾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气象防灾减灾业务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气象立体化监测站网,建设精细化三维立体协同观测网络。提升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更新监测设备,新建10个生态气象站、1个森林生态气象站、1个X波段天气雷达及配套设施加强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满足雾霾和环境污染观测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需求提升气象要素精密监能力,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尾矿库、河道和水库等承灾脆弱区、监测盲区以及城市区等重点区域加密建设自动气象站,实现关键敏感区域覆盖度达90%以上

二是建立尾矿库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面向尾矿库防灾减灾需求,开展尾矿库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编制风险区划与评估报告;依托省市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尾矿库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尾矿库基础数据库,实现综合监测预警、统计分析、产品生成、信息发布;建设覆盖全部尾矿库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

三是建立精细化气象灾害预警预报预测业务体系。以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为基础,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精细化网格预报预测系统,水平分辨率达到3公里,重点区域分辨率达1公里,短临预报时间分辨率达到10分钟,预报时效达10天。开展多尺度的灾害性、极端性、高影响天气以及重大气候事件、气候异常的客观化、概率化预报预测方法研究,开展尾矿库、淤积坝、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河道和水库等重点区域的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面向卫生健康、疫情防控、森林火险等服务需求,建设专业气象预报预测系统。

四是建立乡村网格化气象趋利避害服务体系。基于气象大数据和乡村地理、经济、社会等信息,建设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系统,提高乡村高影响天气预报水平。强化乡村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机制,推动预警信息进村入户,建立乡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标准规范,持续提升乡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评估,开发农产品气象指数保险产品。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工程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以优先解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突出问题为导向,以防洪抗旱、生态保护及修复、水资源合理利用、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发展等为服务重点领域,构筑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黄河流域生态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局地突发气象灾害监测网,基本实现城乡周边全覆盖。建设流域生态气象监测系统,在伊河流域布设高精度新型自动气象站。开展流域生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技术攻关。开展流域重点区域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区划和评估。

二是建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气象服务体系。开展流域气象灾害智能预报业务,积极申报“气候好产品”气候品质评估、“天然氧吧”“宜居城市”等气象服务品牌,提升流域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立伊河流域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气候变化评估、气候预测服务体系。开展流域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打造“国家气候标志”“气候好产品”等气候品牌,提升流域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能力。建设新型城镇灾害预警联动响应体系和乡村内涝防御气象保障体系。

三是建立多功能复合型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完善地面作业点布局,提升作业装备质量,升级人影作业指挥系统,提升科学作业指挥水平。开展中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建设工程”栾川项目。开展栾川大气污染防治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建设,新建1-2个人影作业点满足森林防火需求。建立集增雨(雪)防雹、生态涵养、生态修复等多功能复合型人工影响天气体系。

(三)智慧气象保障工程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栾川智慧城市建设,建立立体化自动化的副中心城市气象灾害监测网、无缝隙智能化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和全链条智慧化的自然灾害防治气象服务保障体系,研究开展城市暴雨公式、生态通风廊道、气候可行性论证等业务服务,建立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服务系统,建立城乡一体化、智能化服务系统,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加快乡村气象服务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建立副中心城市精细化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栾川城乡高分辨率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和气象灾害精准化预警系统,实现空间分辨率1×1公里的大风、强降水、低能见度等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建设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结合气象数据构建降雨条件下城区内涝风险模型,实时监测积水深度,定量评估城市遭遇内涝概率,动态评估其变化趋势,为城市防洪排涝提供科技支撑。综合分析灾害性天气对城市房屋与建筑领域的影响,为深基坑开挖、塔吊施工、脚手架搭设拆除等危险性工程提供精细化风险预警服务。开展暴雨强度公式修订。为城市安全运行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科技支撑,提高栾川重大活动气象保障能力,实现从应急管理到预防管理的升级。

二是建立先进制造业气象服务体系。利用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全过程开展基于影响和风险的专业气象服务。到2025年,专业气象服务覆盖60%以上先进制造业重点企业。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综合评估系统,支撑面向空间规划、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区域气候评估,支撑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支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降低气象灾害对敏感地区工业生产的影响。

三是建立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开展面向林果、杂粮、瓜菜、草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完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集约、智能的农业气象预报预警支撑系统,开展牡丹观赏、深加工、药用等产业精细化气象保障服务,建设烟草全生育期精细化气象保障服务系统。不断提高特色农业气象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建立旅游、交通气象服务体系。发展以基于位置、基于需求、移动式交互、智能定向信息发布为显著特征的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建设智慧化公众气象服务系统。建立旅游景区气象服务标准体系,开展景区精细化气象服务。开展综合交通气象服务,研发面向重点区域的交通道路气象保障系统。开展栾川“中国天然氧吧”“宜居城市”“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避暑旅游目的地”创建。

(四)栾川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程

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要求,建设栾川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市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相联通,与政府应急平台、各部门预警发布平台、公众媒体相连接。构建分级负责、互通互联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五)栾川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坚持“满足需求,适当超前”原则,进一步加强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提升功能、拓展领域、增强技术水平等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建设集综合气象业务、科普宣传、科研教学等为一体的美丽气象台站。全面增强基层气象台站的气象服务、气象文化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规划落实。进一步加强气象部门与地方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高度重视规划落实工作,统筹协调气象事业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目标责任,有效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建立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制度与动态修订机制,适时开展规划的修编和调整工作,确保科学有效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落实,全面加快推进栾川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完善保障机制,发挥资金效益。坚持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建立健全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强化省市气象局合作协议的对接落实,把增强气象能力建设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着力加快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不断加大对气象现代化的投入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气象发展,确保气象事业发展经费增长与栾川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并适度超前。加强气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健全管理监督体制,确保发挥社会效益。

(三)坚持创新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积极探索气象科技创新之路,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紧紧围绕制约业务和服务能力提升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引导并激励科研协作、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引进和培养科研带头人,形成研究队伍,积极申报科研专项,为气象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

(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气象法治建设。面对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和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新要求,进一步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气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多元有序的新型气象服务体系,形成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做好权责清单的落实,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业务、服务等气象标准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广泛有效开展普法宣传,营造与气象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氛围。

(五)加强党的建设,弘扬气象文化。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气象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人精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行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政治保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栾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629日印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