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开启适老模式
微信
生态立县·创新活县·旅游富县·产业强县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十三五”节能完美收官 “十四五”节能任重道远

作者:栾川县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4日

“十”以来,全县上下攻坚克难,全面落实节能降耗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节能目标责任管理,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在实现全县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十”期间全县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32.29%,超额完成既定目标十四五期间栾川县节能形势将趋于平稳状态,继续大幅下降将异常困难,节能工作任重道远。

一、“十”时期全县能源消费概况

(一)能源消费总量有效支撑了经济增长。

“十”期间,栾川经济呈现平稳态势,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五年来,全县GDP平稳增长平均增速7.1%,能源消费总量保持低速下降平均-0.96%,全县能源消费不增反降,有效支撑了经济增长。

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看,2019年能源利用效率最高,低耗能创造高GDP,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能源利用效率最低。“十三五”期间全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0.92表明我县主导产业依然为低耗能产业。(见表一)

表一  “十”期间栾川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表

  

GDP

能源消费量

(平均)弹性系数

增速(%)

增速(%)

2016

8.6

0.2

0.92

2017

8.5

-1.0

0.91

2018

7.6

-1.0

0.92

2019

8.5

-2.8

0.90

2020

2.3

-0.2

0.98

“十五”平均

7.1

-0.96

0.92

备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发展速度/GDP发展速度

      系数>1 表明高耗能占比重大,系数<1 表明低耗能占比重大

(二)万元GDP能耗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十”期间,栾川县万元GDP能耗分别下降7.80%、8.74%、7.98%、10.39%和2.51%,五年累计下降32.29%。超额完成了节能降耗工作目标任务。(见表二)

表二  “十”期间全县万元GDP能耗情况

  

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

2016

7.80

2017

8.74

2018

7.98

2019

10.39

2020

2.51

(三)规上工业节能贡献突出。

栾川县规上工业节能贡献突出。五年来,栾川工业以创新发展为指导,以节能降耗为抓手,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内部结构逐步优化,能源消费平稳下降十三五期间平均速度为-7.58%,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呈现持续下降十三五期间平均速度为-15.29%,工业节能贡献突出。

二、“十”时期节能降耗形势分析

(一)工业发展平稳增长,节能降耗形势乐观。

“十”时期,栾川工业发展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全县节能降耗形势逐年下降,形势乐观“十”期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均增速9.24%。其中,2019年增速较高为11.6%,比2020年增速高出6个百分点。而能耗则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形势比较乐观,年平均能耗下降7.58%。其中,2018年降速比2020年降速高出10.8个百分点。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缓,工业及能耗同比均被动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十三五整体指标,但栾川县整体属低耗能产业结构,因此对节能降耗任务影响不大。

(二)一产、三产占全县GDP比重逐年提高,拉动能源消费下降。

“十”时期,栾川县一产、三产占全县GDP比重逐年提高,从2016年占比43.5%上升至2020年占比48.7%,一产、三产的发展促使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很大成效。第三产业具有低能耗、高产出的特点,期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4.5%、34.8%、35.1%、41.3%、43.2%,占比每年均有提高,对全县节能降耗贡献率较高,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三、做好“十”节能降耗工作建议

“十”时期,伴随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市场需求将呈现相对平稳的增长态势,全县节能降耗形势将表现为“总体保持平稳,但部分年份波动风险尚存”的特征,节能形势不乐观节能工作任重道远。做好“十三五”节能降耗工作,有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工业能耗压力。

继续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控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加快利用清洁能源代替的步伐,提高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到既保证工业的发展势头不受影响,又降低第二产业能耗比重,进而实现从产业结构上降低全县能耗水平。

(二)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测预警。

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监测预警,及时掌握能源利用状况。督促和帮助企业降低能耗,量化任务、加强考核,在企业内部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不能达到节能降耗目标的企业,要严格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其节能降耗。对其中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可依法要求其限期治理;逾期达不到治理要求、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其停业整顿或关闭。

(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

科学确定、分解落实节能降耗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目标任务,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评价考核,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问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