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稳步提升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效,助力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建设,县信用办认真梳理工作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工作策略,聚焦重点领域治理,取得较好的突破和提升,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抓源头、强规范,确保“双公示”数据精准推送
“双公示”数据归集过程中,各单位由于职责权限不同,责任不够明晰,极易造成推诿扯皮。针对该问题,县信用办工作人员分批走访责任单位,建立动态沟通联络机制。各单位明确专人负责,专人对接,按照“谁办理、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在做出行政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双公示“信息准确报送。建立“日整改、月通报”工作机制,对各单位报送的数据信息进行审核,发现不合规数据,立即对接相关单位及时核查,追根溯源、立行立改;对问题频发的单位建立零距离沟通机制,走访座谈,面对面沟通,确保问题化解;对于洛阳市信用办反馈的存疑信息,要求涉及的单位第一时间倒查反馈,提供情况说明,确保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严执行、精标准,确保信息数据质量“双提升”
数据报送过程中,各责任单位涉及部门多,数据量大,经常由于数据填写不规范造成数据上传失败。针对该问题,县信用办组织多次培训活动,解读数据报送标准、操作流程和填报答疑,持续提升各部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针对各单位信用归集不规范、易漏报的问题,县信用办结合《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栾川县政府权责清单》,制定出《信息采集目录清单》和数据动态统计表,设置专人对接联络各责任单位,完善数据采集流程,对数据质量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数据报送时效性和质量可靠性。
三、明重点、盯关键,靶向发力,精准破题攻坚
信用信息采集平台归集的数据类目较多,部分单位常态化报送数据信息持续性不强,导致信用数据出现更新频次不及时和数据覆盖面低的现象。针对该问题,县信用办转变数据归集整体“一把抓”的思路,采取逐项击破的策略,依据《信息采集目录清单》为基础,分阶段持续加强对责任单位、责任股室和权责事项的督办力度。针对水、电、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重点领域,采取逐个单位下发通知,附带专项数据模板,安排专人沟通讲解,由责任单位行政办将信用数据内容分解至责任科室填报,通过以上操作,极大提升了数据报送效率,避免无人对接,推诿扯皮的困境,提升全县数据归集总量和更新频次。
四、强宣传,广动员,“诚”风破浪助发展
信用修复机制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失信主体解除惩戒措施的制度保障。针对失信治理工作,栾川县多措并举,积极动员各相关部门加强治理,广泛参与。县信用办组织多次信用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各领域行政职能部门加强对高频失信主体筛查和治理,积极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指导,确保信用修复全流程公益性。充分利用各宣传时间节点活动,向企业普及信用修复的目的和意义,引导企业及时主动开展信用修复,消除失信的风险和不良影响。借助诚信宣传活动,广泛动员全县市场主体积极签订“信用承诺书”,引导经营主体树立良好企业信誉,为优化营商环境筑牢诚信基石。
下一步,县信用办将持续加强公共信用数据采集,拓展信用场景应用范围,提升企业失信行为治理成效,强化诚信宣传活动引导作用,扎实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质增效,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守信践诺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