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栾川县政务服务大厅来了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大爷上来说:“闺女,我又来麻烦你了,外孙交不上医保,这是咋回事?”听到这,“办不成事窗口”工作人员立刻带大爷到医保窗口,询问缘由后为其外孙进行医保登记,信息登记后顺利参保。大爷非常感谢。
其实这位大爷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大厅了,他是“办不成事窗口”接待过的一位老人。之前大爷来窗口是因为其外孙为异地户口,没有学籍无法上学。
当时郭大爷到教体局窗口咨询学籍问题,教体局窗口工作人员表明可以使用走读生的身份注册学籍,但需要本人户口本。由于孩子情况特殊,无法获得本人户口本,也就意味着上学的事会被耽搁。满面愁云的大爷来到了“办不成事窗口”。办不成事窗口接待员,耐心询问缘由,热心想办法,带大爷到户籍窗口,协同户籍工作人员与其父亲所在地的甘肃户籍民警取得联系,说明原委,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两方协商决定由栾川方出具沟通函,请甘肃户籍民警打印孩子的户口本邮寄过来。两天后大爷拿到了户口本成功办理了外孙的入学学籍。大爷在“办不成事”窗口,他高兴地想流泪,说道:“太感谢你了!为这事我已经操心很久了,觉得联系不上人就办不成了,孩子可怜,怕给孩子上学耽搁了。现在学籍办好了能上学了,真是也太感谢了。“办不成事”真能给老百姓办成事呀”!这只是“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实践的一个缩影。
自2021年7月栾川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率先在全省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以来,共解决“办不成事”30余件,群众满意率100%。栾川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通过成立专职联络队伍,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强化单位考核落实,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机制落实等措施,让群众及企业在大厅办理业务时遇见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都能得到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理,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
下步,栾川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不仅要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把群众难办的事办成,更要以此为契机完善制度、形成机制,及时总结现象背后的共性问题,着力补齐短板,提高流程效率,提升办事效果。以实际行动为企业和群众纾困解难,让营商环境优起来,群众满意提起来。(孙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