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落实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决策部署,年初以来,县城市管理局坚持民生为本、服务至上,做好“加减法”,打出“组合拳”,聚焦八项措施,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一是聚焦审批改革,优化服务模式。全面梳理县城管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让办事群众少跑路;通过深化“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等改革,从办理途径、办理流程、结果送达等方面减少见面次数,增强服务时效性,打造线上+线下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
二是聚焦自身建设,完善服务制度。城管局窗口服务人员做到百问不厌,用真诚和热情服务好每一位办事群众;主动对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提供咨询、引导、帮办代办等服务;主动走出办理柜台,积极为办事群众提供业务咨询、流程介绍、指导填写申请表等服务;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为群众办理业务,严格秉承“办事群众不离窗口,工作人员不下班”的服务理念。窗口工作人员多次被政务服务中心评为“服务标兵”。
三是聚焦精简流程,加强服务实践。缩短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时限,把法定20个工作日办结的事项,缩短至1个工作日完成,极大地提高项目审批效率;针对门店招牌审批较多的情况,县城管局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拓宽审批渠道,利用微信、邮箱等平台实现线上办理,同时将备案内容实时发至辖区中队协助办理,极大地提高门店招牌办理效率。
四是聚焦难点事项,创新办理方式。为更好贯彻落实政务服务“承诺制审批”,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的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的许可事项,依据新修订的《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管理办法》及时将材料清单由必要件改为承诺件,并在凤凰天街餐饮集中区开展“上门服务”办理,通过与排水单位进行“面对面”沟通,对后续建设、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真正做到以民为本、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五是聚焦市场需求,提高审批效率。对县城区范围内工程建设涉及城市绿地面积不大于30㎡和挖掘、占用城市道路500米以内的水电气暖信等外线接入工程实行备案管理,申请单位提交相关申请资料和申请表后,符合要求即可以进行外线施工;对关系民生的水电气暖热抢险工程进行容缺豁免办理模式,施工单位可边施工边到城管局补办备案手续;对边长小于4米的招牌广告、店庆活动等2项高频事项,提供即来即办服务,优化办理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六是聚焦诚信建设,加大落实力度。根据省市县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县城管局内外兼抓,促进诚信工作的落实。首先,在全局开展诚信知识学习,并与党员干部签订个人诚信承诺书,倡导靠城管人的真心、真诚和真实奉献,打造人民群众信得过、社会各界满意的诚信城管。其次,印发了《栾川县城市管理局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制度》,将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和“门前五包示范商户”评选相结合,与商户签订《诚信守法经营承诺书》,对诚信商户减少监管频次,无事不扰;最后,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所有行政执法信息,通过信用平台和政务网站进行公示,促进信用数据库建设。
七是聚焦群众评价,畅通反映渠道。扎实开展市场主体大走访工作,建立局领导总包、科室负责人分包、机关同志具体包的三级分包责任机制,对应各股室、执法中队的业务特点,明确具体分包人员,重点听取企业对政策落实、政务服务、监管执法、诉求解决等方面意见和建议,询问企业是否存在发展困难,能现场解决的立即办理,现场无法解决的交由相关部门解决,跟进问题追踪,真正让走访见到实效。同时在政务服务窗口和城管局违章处理室窗口张贴满意度调查海报,引导办事群众扫码反馈,倾听办事企业和群众心声,实现服务精准化,为企业帮难解困。
八是聚焦宣传建设,做优营商环境。抓好线上宣传,在城管局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工作动态和相关政策,公开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动态,同时,将办事频次较高的办理事项梳理整理,制作成二维码向社会公布,方便群众了解查询;齐抓线下宣传,通过执法人员深入商户、企业宣传和不定期在广场公园开展宣传等形式,向群众宣讲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城市管理执法相关法律依据,提高群众参与和维护良好营商环境意识,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