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开启适老模式
微信
生态立县·创新活县·旅游富县·产业强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搜索

自然地理

作者:栾川县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6日

一、地理位置

栾川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的伏牛山区,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县接壤,南与西峡县抵足,北与洛宁县摩肩。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1°11'~112°01',北纬33°39'~34°11'之间,东西长78.4公里,南北宽57.2公里,总面积约2477平方公里,县城境内有黄河水系的伊河、小河、明白河,长江水系的淯河等四条河流,伏牛山、熊耳山、遏遇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大川,故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二、地形地貌

栾川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地貌起伏跌宕,形成中山、低山和河谷三种类型。有高低山头9251个,深浅沟岔8550条。海拔千米以上的中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9.4%,千米以下低山区面积及河谷沟川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0.6%。最高处为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鸡角尖,海拔2215.5米;最低处为潭头镇汤营村伊河出境处,海拔450米,相对高差1762.5米。县城海拔750米,是河南省海拔最高的县城。

三、气候条件

栾川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6℃,年日照2082小时,年均降水量814毫米。全县地形复杂,各地差异较大:东北部,地形开阔,阴雨天气少,年均日照2292小时;海拔千米以上的深山区,年均日照1800小时左右。各季降水量悬殊较大,多数年份为夏涝春旱。县内大陆性季风显著,冬半年多西北风,夏半年多东风和东南风,一般多为23级,最大风力57级。

由于县境气候差异,形成三个小气候带。一是东北部热温带,包括潭头等,海拔460米左右,年均气温14.0℃,年均降水量758.4毫米。二是中南部温凉湿润带,包括县城等地,海拔750米左右,平均气温12.5℃,平均降水量876.9毫米。三是西部寒冷湿润带,包括三川、冷水等地,海拔1250米以上,年均气温9.4℃,年均降水824.9毫米。

四、森林资源

栾川县北有熊耳山,南有伏牛山,中部有熊耳山支脉遏遇岭,将全县分割成南北两大沟川,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县城海拔750米,县内最高海拔2212.5米,最低海拔450米,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27.4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371.45万亩的88.15%,森林覆盖率83.51%,居全省第一。

全县森林建群树种以栎类为主,占林地总面积80%。纳入国家级公益林83.97万亩,省级公益林131.62万亩,天然商品林65万亩。境内空气清新宜人,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5760/cm³,被誉为“中原肺叶”和“洛阳后花园”。

全县野生植物156166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紫斑牡丹、曲茎石斛、红豆杉4种,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蛇足石杉、杜鹃兰、蕙兰等30种。栾川县境内野生动物约380余种,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鹳、海南鳽、秃鹫等6种,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勺鸡、红腹锦鸡、灰鹤等47种。挂牌古树名木2.52万株,野生中药材1402种,各类森林资源丰富。

五、水文特征

栾川县境内有伊河、小河、明白河、淯河四条主要河流,分别隶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全县大小支流604条,河网密度0.59公里/平方公里,是伊洛河主要发源地和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伊河发源于陶湾镇三合村,流经栾川县7个乡镇52个行政村(社区),至潭头镇汤营村入嵩县,县内干流长114.26公里,流域面积2155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3.02亿立方米,有小河、明白河、通伊河、洪洛河、北沟河等主要支流。小河发源于白土镇铁岭村,流经栾川县4个乡镇12个行政村(社区),至潭头镇官地村汇入伊河,干流长度44公里,流域面积609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33亿立方米,有罗村北川河、羊道沟河、龙王幢河、鸭石河、秋扒北沟河等主要支流。明白河从合峪镇钓鱼台村流入栾川,流经栾川县合峪镇8个行政村(社区),至合峪镇庙湾村入嵩县,县内干流长度32.62公里,流域面积305.39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0.54亿立方米,有杨山河、五村河、官庄河、西乡河等主要支流。淯河发源于冷水镇南泥湖村,流经栾川县3个乡镇15个行政村(社区),至叫河镇新政村入卢氏县,县内干流长度55.58公里,流域面积322.06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26亿立方米,有北川河、大红川河、娘娘河、栗树沟河、六中河等主要支流。

六、矿产资源

栾川县地处中国中央造山系秦岭造山带伏牛山北麓的核心部位,区内矿产资源得天独厚、极为丰富,是我国16个重要多金属成矿带核心区域和重要的钼、钨、铅、锌多金属矿产基地之一,境内分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水气矿产四大类5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9种,优势资源可归纳为钼、钨、铅、锌、金、银、铁、萤石等,是全国第一钼、钨生产大县,被誉为中国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