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河沟域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涵盖酒店村、十八盘村、杨沟门村三个行政村,共有545户1833口人。其中酒店和杨沟门2个村曾是深度贫困村。
去年以来,合峪镇将平凉河沿线作为乡村振兴和沟域经济发展的试验田,深挖香菇种植的资源优势、群众优势和品质优势,按照“13421”发展思路,稳步推进平凉河沟域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即围绕食用菌产业这个1个核心,实行3村联建抱团发展模式,突出特色产业、技能培训、环境整治、乡里中心4项重点,强化五星支部创建、农村金融服务2个保障,推动沟域乡村振兴从0—1的跨越。
一是围绕食用菌产业核心,大力建设食用菌产业园。
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食用菌产业园酒店、十八盘、杨沟门3个片区,新建标准化、自动化食用菌大棚147个、炕房1座、冷库1座、菌棒厂1座、展销中心1座,高标准养菌车间1座,打造集原料加工、拌料、制袋、灭菌、接种、养菌、出菇、烘干、储藏、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产业园区。2023年实现年产香菇700余万袋,产量5000余吨,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完成整条沟域18.6公里的道路修缮、拓宽和彩化建设。
二是坚持支部引领,探索“三村联建联管”新模式。
按照沟域实际,将沟域内酒店村、十八盘村、杨沟门村三个村分片布局,连点成线、联建联管,采取“支部+园区+公司+农户”模式,成立平凉河食用菌产业发展联合党支部,引进龙头企业3个,搭建产业园平台,统一种植品种、销售模式、打造品牌“IP”,形成发展“一盘棋”、发力“一股劲”,全面推进食用菌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发展。
三是强化多元布局,推动沟域一体化发展。依托食用菌产业园发展,在做优食用菌“种产销”全产业链的基础上,以“一只菇的成长历程”为主题,谋划实施平凉河沟域农文旅融合项目,规划布局食用菌研学基地、平凉河水库旅游度假区及写生摄影基地、食用菌主题民宿等产业,大力发展食用菌研学、乡村旅游等多元业态,推动三产融合,实现沟域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