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在栾川县潭头镇石门村,村民们正忙着制作粉条,一杆杆、一片片晾晒的粉条,成为一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线。
走进石门村红薯粉条加工基地,只见现场热气腾腾,大家分工明确,打浆、漏粉、煮粉、冷却、晾粉……经过十余道工序,红薯粉被制作成晶莹剔透的粉条,挂满了整个晾晒场。
石门村制作粉条的师傅孙献周说:“十八岁开始做粉条,一直做到现在,制作粉条三十多年。早上七点起来,一天制作1600斤左右。”
据了解,石门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粉条村”,粉条制作加工已有百年历史,凭借良好的手工传承,该村制作出的粉条纯净、透明、筋道爽滑,颇受消费者青睐。
“今年我们从八月份已经开始加工红薯粉,预计我们制作出的粉条近百万斤。”石门村村委委员赵实献介绍,“下一步,我们由政府牵头,还将成立粉条协会,确保真材实料的同时,把粉条制作得更精、更优,让我们的粉条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近年来,潭头镇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推动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业发展壮大,同时,引导村民积极与现代市场接轨,通过标准化、品牌化路径培育和发展壮大特色粉条产业,从而带领群众走出一条“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的冬闲增收之路。据悉,该镇全年产粉条130万斤,年产值1300万元以上。(朱晓杰 刘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