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栖息在野,一间屋,一壶茶……田园山居生活在城市很难实现,乡村民宿的出现恰恰契合了人们的这种期待。踏着乡间小路,穿过层层绿荫,走进庄子村,独具特色的民宿点缀其间,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成为无数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吸引他们前来休闲度假,享受惬意时光。
“如今,民宿不再只是旅途中的歇息之地,其本身就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特色旅游产品。”近年来,庄子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扎实推进民宿产业与自然风光、农耕体验、康养度假深度融合,持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品牌,探索“民宿+景区”“民宿+农耕”“民宿+民俗”“民宿+康养”等复合型旅游发展方式,以民宿产业带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
截至目前,全村共有家庭宾馆和民宿121家,床位3800余张,其中精品民宿四星级4家、二星级1家;农家宾馆四星级5家、三星级11家、二星级69家,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村里农户50%以上依靠发展民宿和农家宾馆或参与相关产业来进行增收,年收入超过2600万,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
发挥“头雁”领航作用,引领乡村振兴。庄子村支部书记朱淘利围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深度开发利用庄子村龙峪湾景区的品牌和名气,深挖消费潜力,用旅游业带动产业整体发展,做绿水青山合伙人。村党支部带领成立“庄子村民宿协会”,对入住游客统一接待、统一管理;通过“理论知识讲述+实操教学”,围绕民宿经营、服务、食品安全等内容开展培训,提升接待水平;进一步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示范标杆、加强营销推广、拓宽客源渠道;创新建设旅游驿站、健康驿站、儿童乐园、电商物流中心等特色功能室,打造新时代农村“一站式”生活服务圈;引入垃圾分类站变废为宝,通过处理设备将餐厨垃圾进行油污分离,剩余垃圾发酵后可变成有机肥上到庄子村的有机农场,实现餐厨垃圾的闭环管理,成为洛阳市首个“无废乡村”。
推动民宿分级提质,激发消费潜能。搭上旅游市场的回暖快车,庄子村变低端同质、个体经营乡村民宿为富有特色、差异化发展的集群高端民宿,从单一民宿向乡村旅游综合体转型。严格的乡村民宿分级,吸引了老中青三代休闲人群,带动新产品、新业态的全面升级。每到夏季,一些家庭宾馆游客爆满,大部分都是六零后的离退休老人,这些“候鸟群体”有充足的时间来享受生活,康养结合,消费粘性高。民宿1.0让庄子村在市场上突出重围有了“拿手菜”。而民宿2.0明显加入了更多大城市的消费习惯,卫生标准更高,游览体验更好,以及山景房、农耕房等元素,主打的是增加一份土地属性,提高一份民宿收入。以静语流年为代表的民宿3.0主打的特色就是宁静山居,慢节奏生活。其中包含了诸如停车场、菜园子等增值服务,对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吸引力,让庄子村的民宿没有了淡旺季。
“庄子村未来发展目标不是把所有的1.0升级为2.0或者3.0,而是错位发展,每个段位都要发展出特色和质量,以吸引不同需求的客人。留出来30%专门接待“候鸟群体”,60%接待自驾这一部分客群,10%高端民宿来接待网红打卡、高端消费群体,下一步要把庄子村做成民宿度假目的地。”支部书记朱淘利说道。
强化土地资金支持,推动提质增效。一是强化宅基地联建,提供民宿用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宿产业发展,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大力推进民宿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全村民宿产业从点状发展向集群式发展转变,实现规模、数量、质量三提升。按照因村制宜、因地施策思路,建立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宅基地联建机制,鼓励强户带弱户,以一方提供宅基地,另一方修建民宿、长期租赁、风险自担的方式供应民宿项目建设用地,同时每年向村缴纳部分租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借助周边景区风光及田园环境,村民闲置老宅变成精品民宿,重新焕发生机。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增加贷款收入。庄子村注册成立鸿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具有基础、符合条件且有意愿投资乡村旅游的企业,尤其是本地乡贤企业,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运营。同时向民丰、农商、农业、建设银行申请专项资金贷款,以金融“贷”动乡村“沉睡”资源。打造了集乡愁体验、休闲农业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和本地原生态特色民宿集群,吸引了周边众多游客,越来越多的农民吃上“旅游饭”。
“我们将继续探索‘村集体+农户+企业’模式,摸清村闲置农宅底数,实现闲置农宅资源共通、房屋联建,合理调度闲置农宅进行盘活利用,加大对外宣传,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庙子镇镇长常笑一表示。
点燃乡村运营激情,引进培养人才。响应县上“百村千宿”民宿集群建设行动,庄子村借助庙子镇物流、康养主导产业发展东风,依托全村100余户民宿及家庭宾馆基础,发挥康养产业作用,完成全村民宿及家庭宾馆转型升级,创新开展“逍遥庄子”系列民俗运营活动。加快推动近70家家庭宾馆向高端民宿集群转型,组织开展“金管家”服务提升、“一桌菜”餐饮提升、“非遗剪纸”文化提升等技能培训,对乡村民宿管理部门、经营者、服务人员的等相关岗位进行分类培训,提供定期指导和咨询服务,培育专业化乡村民宿人才队伍,建立民宿人才库;对“拾光二十度”、静语流年等精品民宿引入知名运营团队以内容运营为重点吸引各类群体参与,引入返乡创业大学生、规划建筑和艺术专业人才、乡村民宿管家等,积极投身乡村民宿建设,组织到各地学习经营管理、平台设计、自媒体拍摄、宣传推介、品牌创建等运营技术,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乡村运营先行者”队伍,为乡村运营提供了人才力量,谋划了独具特色的村域项目,为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一辆“快速列车”。
加强民宿业态融合,丰富产品供给。以“旅游+”乡村文化、民俗、生态资源为引领,推动民宿与农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民宿+”研学旅行、农事体验、影视基地、度假养老等联动发展,打造全民参与、全景可赏、全域可游乡村旅游民宿产业链。制定镇域和村内研学路线图,为游客合理规划线路,提升游客观光新服务;以“三变”改革、乡村运营为发展核心,通过群众土地、资金、劳动入户建设逍遥农庄,让喜欢农事体验的来栾游客通过土地认领,当一次逍遥农场主,实现集体群众双增收;鼓励非遗文化进民宿,引入藤编灯罩、果篮、簸箕等本地传统工艺,将本地获得过“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家老酒摆上庄子121家民宿的餐桌,并对其包装进行重新设计;建设农副产品电商销售中心开发文创产品,结合农事体验观光等活动带动农副产品发展;欢迎各地剧组来庄子村拍摄取景,参加在本村拍摄的《不是闹着玩的之欢乐喜剧村4》电影首映会,打响本村旅游知名度;打造康旅乡里中心,向游客和当地老年人提供中医按摩推拿等康养服务,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提升服务精确性。通过串联起民宿度假、农耕采摘、创客设计、文创产品、民俗表演等多种业态,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发展业态。
发展民宿经济不仅带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更为老百姓提供了诸多致富新途径。接下来,庄子村将继续发挥民宿产业在助推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中的优势作用,不断完善民宿配套设施,突出民宿品牌打造,提升民宿服务水平,凸显子在民宿新赛道上的发展优势,促进庄子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