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开启适老模式
微信
生态立县·创新活县·旅游富县·产业强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搜索

石庙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作者:石庙镇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8日

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规及《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SL666-2014,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自批准印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3年。

、基本情况

石庙镇总面积9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20亩,全镇辖10个行政村,113个居民组,共6262户,20305境内较大河流有七姑沟河和石宝沟河,属伊河一级支流。有小型水库2座,县第四水源水库为小(1)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4平方公里,总库容764.1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00.73万立方米,最大坝高49米,坝顶长度290米;郭沟水库为小(2)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5平方公里,总库容1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万立方米,最大坝高28米,坝顶长度80

二、组织体系

石庙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具体负责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党委书为指挥长、镇长为副指挥长,成员为防指成员单位负责人。成员单位有:党政综合办公室财政所党建工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乡村建设办公室公共服务办公室平安建设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应急管理办公室退役军人服务站村镇规划建设办公室、司法所、供电中心卫生院联通所石庙支所、移动公司石庙分公司、粮管所、自然资源中队、环保中队

三、监测预警及应急响应

(一)监测预警

镇有自动雨量站4个、视频会商系统1个,视频监控站2个,11个简易雨量站、10个简易水位站。

预警方式:电话、手机短信、广播预警、手摇报警器等。

(二)预警等级

依据县制定的雨量预警指标确定三级预警,具体预警指标见附表。

山洪灾害预警分三等级():

1)当预报有暴雨天气或雨量接近准备转移雨量,为级预警(警觉)

2)当降雨量达到准备转移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水位达到准备转移水位时,为级预警准备转移

3)当降雨量达到立即转移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水位达到立即转移水位时,或监测到有泥石流、滑坡发生征兆时,或监测到有水库、尾矿库、塘堰坝出现重大险情和溃坝征兆时,为级预警立即转移

(三)预警响应

Ⅲ级预警(警觉)

接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暴雨通知或达到级预警条件启动级应急响应

防汛抗旱指挥部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有关村发出预警,提醒广大群众注意做好山洪灾害防范准备;各有关责任人员应迅速上岗到位,注意观察水雨情变化,并加强防范;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镇防汛指挥部根据汛情发展情况上报县政府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Ⅱ级预警(准备转移)

接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或达到(准备转移)预警条件时,启动级应急响应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及成员、有关村责任人员发出级预警做好相关防范工作;有关村通过无线预警广播、铜锣、手摇报警器等向危险区群众发出级预警信号,提醒危险区人员注意防范,做好转移准备;镇防指副指挥长主持会商,作出相应工作部署;镇防办加强值班力量,密切监视汛情,包村干部到各村指导防汛工作;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镇防汛指挥部将汛情发展情况及时上报县政府和县防汛指挥部。

  级预警(立即转移)

接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或达到级预警条件时,启动级应急响应。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及成员、有关村责任人员发出级预警;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通过无线预警广播、铜锣、手摇报警器等向危险区群众发出立即转移信号,包村干部及村组干部立即组织危险区人员按预定路线撤离至安置点,做好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工作;镇指挥长主持会商,防指成员参加,作出防汛重要工作部署,具体领导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加强重点部位巡查和危险部位的警械;财政所为灾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镇防指办公室为灾区紧急调拨防汛物资;镇卫生院根据需要,及时派出医疗卫生专业防治队伍赴灾区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其它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将工作发展情况及时上报县政府和县防指。

四、转移安置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低洼处后较高处人员的原则,将危险区人员转移到安置地点,转移责任人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转移安置采取就近安置、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转移群众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帐篷等,搭篷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安全区内,确保转移不漏一户一人。转移后及时对转移安置灾民情况进行登记,逐级上报转移安置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妥善解决安置人员的饮食起居。

五、抢险救灾

抢险救灾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紧急救援人员主要由受灾地区的党员干部、群众、其他自愿人员以及防汛抢险突击队员组成;镇政府设立抢险救灾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储备必要的抢险物资准备和救助物资,抢险物资主要包括水利设施、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抢修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抢救伤员的药品及其紧急抢险所需的物资;救助物资包括粮食、方便食品、帐篷、衣被、饮用水和其他生存性救助所需物资等。

一旦发生灾情,迅速组织、村两级应急抢险队员奔赴灾区,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去,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要安排专人进行监测,对可能造成的山体滑坡、建筑物倒塌涉及范围内的村庄、厂矿、学校等,要及时进行人员转移并对该区域设立警戒线,禁止人员进入。

发现被困人员,要迅速组织人员营救,对受伤人员要组织医疗单位给予及时治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对造成人员伤亡的山洪灾害,要组织医护人员及时抢救受伤人员,病情较轻的,在镇卫生院接受治疗,伤势较重的,应安排到医疗水平相对较高的县级医院进行救助。对有人员伤亡的,主要领导要协调所在地村委会,及时做好亡者家属的善后工作;对紧急转移的人员做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水,并认真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镇、村两级要及时成立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对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损毁情况登记造册,有侧重的进行重建工作;各职能部门结合行业特点和部门优势,迅速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去,力争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六、保障措施

汛前,镇政府组织对危险区内常住人口进行统计,并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对所辖区域的水利工程、河道险工险段、滑坡危险点、尾矿库及通信、电力、监测预警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要限期整改,做到有险必查、有险必纠、有险必报。

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标语、宣传车、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增强群众主动防灾避灾意识。制作有关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单,在中小学、企业以及危险区内的行政村进行宣传,各单位要在平时积极做好防灾知识方面的培训和宣传,张贴标语、创建宣传栏,介绍防灾、避灾知识等。

组织对村责任人、监测预警人员、抢险队员等进行培训,掌握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技能

为危险区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对危险区可能出现的险情、范围、转移路线及安置地点进行详细说明;镇每年组织一次山洪灾害防御演练,有危险区的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使危险区监测预警人员和群众能够熟练掌握监测预警的方法,明确转移的路线和安置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