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县秋粮生产,夏秋雨水丰集、高温,总体有利于秋粮生产,新品种玉米推广,优质种子全覆盖,秋粮玉米、红薯高产品种面积增长明显,虽然有不利的灾情影响,但秋粮总体获得丰收,取得较好收成。
2021年我县秋粮总产初步测算统计43562吨,较去年同期秋粮实产38286吨,增长13.78%,秋粮实际播种面积136634亩,较去年同期119550亩,增长14.29%。秋粮生产总体面积产量双增长。秋粮分主要作物看:一是谷物面积122328亩,总产量40689吨。其中玉米面积122105亩,比去年的104400亩增长16.96%,产量40639吨,比去年的35308吨增长15.1%。谷子、高粱等其他谷物面积223亩,产量50吨。二是豆类面积8947亩比去年的10200亩,下降12.28%,产量1287吨比去年的1462吨下降12%。三是红薯面积5359亩,比去年4950亩,增长8.26%,产量1658吨,比去年同期1516吨增长9.4%。
一、秋粮增产的主要因素
(一)秋粮生产气候条件总体有利
我县属于深山区,秋粮生产“怕旱不怕涝”的特点明显。据气象部门监测:本年度春玉米从播种到成熟共计150天,在此期间大于等于0℃积温3188.8℃,与历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总降水量752.3mm,比历年同期偏多28.7%;总日照691.9小时,比历年同期偏少29.5%。全生育期气象条件评价:玉米播种时土壤墒情好,一播全苗。在抽雄、开花、乳熟期,降水偏多,对玉米灌浆及产量形成较为有利。成熟期,降水较多,光照少,对晚种的夏玉米和大豆有不利影响。特别是秋粮成熟后期秋季通常连阴雨,雨水较常年增多,虽然不影响秋粮成熟,但对夏玉米收获较为不利。
(二)秋粮面积增长幅度大
一是农业部门加大新品种玉米引进,大面积推广优质种子,利用山区地理优势,土地流转,公司合作,电子商务销售优势,积极发展优质玉米,水果玉米增加农民收入。比如狮子庙镇坡前村种植的水果玉米和庙子镇黄石砭村推广优质玉米均获得较好收成,尽量在有限的耕地上利用技术优势和销售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今年国家粮食补贴力度加大。今年我县财政部门粮食直补农户一卡通打卡1711万余元,又按国家政策规定,增加种粮一次性政策补贴打卡311万余元,及时发放农民手中。同时为提高农民种植粮积极性,农业部门对富硒玉米产业奖补种粮户秋粮种子补贴200多万元。三是我县产业融合发展,文旅产业态势突出,扶贫助力“栾川印象”特色农产品,品牌畅销。四是今年市场大豆、玉米等粮食价格明显上涨。又有金融部门对部分玉米提供保险,防御灾情损失,都增强了农民种植秋粮的增收信心,扩大了种植面积。
二、秋粮生产灾情影响小
据统计部门夏秋季强对流天气对秋粮影响的灾情统计:
今年7月份3次强对流动天气影响评估:7月8日、9日,7月的13日、22日,造成我县14个乡镇不同程度受到大风、暴雨、冰雹影响,部分地块玉米叶打损,玉米、大豆地块出现倒伏。偏远山地的秋粮受到野生动物野猪等毁坏,全县统计总体受灾面积11148.58亩,占秋粮总面积的8.16%。绝收面积占受灾面积不到10%。测算灾情损失产量1000吨左右,对秋粮影响较为有限。有4个乡镇受灾面积在千亩以上,分别是潭头镇、狮子庙镇、三川镇、庙子镇。其他乡镇面积相对较小。受到野生动物野猪危害的乡镇主要是合峪镇、陶湾镇、秋扒乡,个别偏远山地的地块绝收。
秋粮生产虽然有灾情发生,但县乡领导高度重视,全力压实责任,始终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积极做好防汛工作和应急应对措施,实施部门联动,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指导群众进行生产自救,万众一心把灾情降低到最小,乡镇及时扶植玉米的地块基本没有损失,长势仍然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