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层动态】
楼阳生在全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上指出,要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建强创新平台,聚力科研攻关,传承创新经方,深化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规律、作用机理的研究和阐释,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全面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核心竞争力。要打造中医药产业发展高地,强化产业链群思维,彰显道地药材优势,实施龙头培育工程,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药企业,壮大豫产中药集群,融合发展新兴业态,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要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高地,把弘扬中医药文化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全方位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深化中医药文化研究阐释,促进融合赋能,拓展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生命力、影响力。
宋争辉在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进会上强调,2024年是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要加快打造一批与国际接轨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做实做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要注重发挥优势,强化项目支撑,突出创新驱动,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要重视中医药品牌建设,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政策资讯】
《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发展高效能中医药健康产业,提升“豫产”药材质量,以42个县(市、区)为重点,发展优质“豫产”药材,到202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以上。做大做强“豫药”产业,挖掘和传承道地中药饮片炮制工艺,鼓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研究,应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豫药”品牌。加强道地药材产地加工和产地仓储能力建设,研究制定规范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加工指导意见,提升中药材仓储能力,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加快中药材电子商务发展,利用互联网电子交易平台,促进我省优质中药材“走出去”,提升品牌影响力。着力培养一批“链主”企业,加强“豫药”全产业链建设,推进“豫药”产业全面提升。
《河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在伏牛山、大别山、太行山等道地药材优势产区建设5个以上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库);每年选育鉴定10个道地药材新品种,认定10个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培育10家中药材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支持其开展提纯复壮、品种选育、良种扩繁和推广应用工作推动种子种苗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积极支持创建以中药材为主体的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推进中医药产业向优势道地药材产区集聚。着力培育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中医药产业链群,推进豫产药材在中药、药食同源产品、中药衍生产品等方面的研发应用。
【他山之石】
卢氏县多方发力铺就连翘产业振兴路 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连翘产业,在选育品种、做强品牌方面持续发力,建设优质连翘种苗繁育基地,积极争取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连翘产业集群项目,着力打造“全国连翘第一县”和“豫西中药材集散地”,以连翘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一是抓实机制,综合推进,着力促发展抓提升。建立“链长+链主”双链式“链长制”工作机制,实行产业链链长负责制,形成“链长+链主企业+产业联盟+农户”组织体系。中药材产业链由县级领导担任链长,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进一步明确链长部门、链务专员和专班成员的工作职责,统筹推进招商引资、龙头培育、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制作完成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图谱,挂图作战指导全县做好中药材产业链工作;组建中药材产业协会,选出协会会长、理事等协会成员共计32人,与各乡镇中药材代表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抱团发展,打造产业化联合体,实现政府和经营主体双轮驱动。二是全域发展,抓实品质,着力扩面积建集群。立足资源禀赋,着力构建“三区、五园、两中心”的“农工贸游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支持连翘等中药材发展,极大激发了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2023年底,卢氏连翘资源面积达200万亩(高效连翘面积120万亩),人工栽植连翘65万亩挂果面积突破30万亩年产连翘6000吨。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果药间作套种,建成范里镇柏坡和潘河乡卢氏沟黄精、官道口镇金家沟五味子、潘河乡清河村白及、木桐乡窑沟苍术等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三是三产齐发,抓实效益,着力延链条提质效。围绕中药材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着力在科研创新、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交易市场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推动建成了全省最大的连翘良种繁育中心,与京东方AIOT智联植物工厂合作研发连翘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卢氏连翘良种品牌4个,年繁育优质种苗200余万株,先后引进培育乐氏同仁、瑞之恒药业、中锦园实业等中药材龙头企业8家、专业合作社145家、重点村55个,基本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
方城县“四化”联动做强中医药产业 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道地中药材和自然环境优势,按照“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为指导,以裕丹参、南阳艾为特色,以河南省芝元堂药业为龙头,构建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医药全产业链体系,加快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发展丹参、艾草等中药材10万余亩,打响“裕丹参”““南阳艾”等仲景中药材品牌。一是建设现代中医药产业园,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在杨集镇建设国家级现代中医药产业园,规划种植中药材面积35000亩,建设丹阳山野生道地药材保护繁育基地、艾野生资源驯化抚育示范基地、裕丹参规范化种植基地、百药园研学基地等,按照“中药+文化”“中药+教育”“中药+康养”“中药+观光”产业模式,打造集中药材种植、科研、教学、观赏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带。目前,中医药产业园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河南省“十四五”期间重大农业发展项目,裕丹参GAP种植基地面积26000亩,并制定了“丹参国家标准”。二是丰富中药材种植品种,推进中药材产业品牌化。在中医药产业园规范化种植辛夷、银杏、金银花、连翘等中药材50余种500余万株,种植以八大宛药和河南省适生优质道地药材为主的中药材200余种,裕丹参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地理标志产品”,研制开发的“裕丹神”牌丹参贡茶荣获全国农博会“创新奖”。三是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推进中医药产品高端化。依托河南省芝元堂药业有限公司,加强同中国中药协会、中国针灸学会等协会和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合作,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9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建立河南省丹参培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等,授权专利72项,不断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中医药产品上档升级。四是搞好中医药产品营销,推进中医药销售网络化。成立河南芝元堂医药经营有限公司,通过国家GSP认证,实现了中药材产业从种植、研发、生产到销售全产业链布局和协同发展。目前,公司认证仓储4000平方米,经营药品品规近万个,组建100余人销售团队和“24小时快速反应配送车队”,配送网络覆盖方城县及周边县、市区,并向全省、全国各地扩展延伸。
【探索实践】
君山制药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企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先后投资2.9亿元实施GMP车间技改扩建项目,建设智能自动化制剂车间、中药材提取检测中心等,实现中药材提取、检测及中药生产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强化科技研发能力,与浙江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济川煎、桃红四物汤、芍药甘草汤、华盖散、麻黄汤、温经汤”6个中药经典名方研发,其中芍药甘草汤已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请认证,其他名方处于大试阶段。与省社科院、河南农大、河南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建设叫河镇山茱萸种植基地和白土镇4500亩连翘优质道地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农业公司”“公司+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三川、白土等乡镇5000余户群众开展何首乌、黄芩、辽五味等中药材种植,实现周边群众致富增收。